探寻医疗初心,展望产业前沿|2023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特辑①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医疗市场
Philip S. Ross
摩根大通投资银行全球主席
1、因为出差原因我经常会来中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正凸显出更显著的重要性,影响力日益提升,在医药研发领域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创新药等领域,中国已经从“进口方”转变为了“出口方”,在创新药的全球输出方面,很多创新都来自于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
2、我们希望能够把一些最好的、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带到中国,同时也把来自于中国的创新介绍到全球市场。唯一要考虑的是,我们也在中国看到了一些独特挑战,比如中国的医药费用支付机制是否会对新药研发产生影响。我想不管是作为投资者还是创业者,都需要关注这样的政策。
张芳宁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3、2013年,中国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管线在全球的占比不到2%,到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至22%。可以说过去十年,中国在医药创新整体进程上是一个突破性的、爆发性增长的十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在医药创新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者和来源,我们不仅仅是把中国的创新药带给中国患者,现在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全球的患者做更好的服务。
4、过去几年,中国在国内临床研发的能力、经验,包括人才储备,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只在国内增强临床研发能力还是不够的,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往往是看能不能在欧美,或者在其他中国以外的市场满足当地监管机构的注册、审评的需求。这方面还有一些路要走。
5、对于中国创新走向全球,至少有四个方面需要持续关注。第一,中国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真正融入到全球的监管体系以及医疗体系中。第二,通过中国本土的医保或者其他商保,能否充分地为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产生足够多的市场回馈。第三,关于前段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如何在深耕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寻求一些突破,从而在速度上超过欧美之前已走过的路径。最后,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让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决策机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匹配上国际化的节奏。我相信这是对我们企业家和高管层提出的很大的命题。
曹弋博
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
6、中国和亚太是全球临床管线发展最快的地方。从近年来中国不断出现的大额对外授权上也确实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资产无论是在价值的认定上,还是在临床引进的阶段广度上,其实都越来越被国际主流认可。
7、随着中国的创新药不断走向深入,我们不再像以前能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而是在有些领域走到了“无人区”,走到了没那么多先验的地方。希望企业家和投资人们在技术判断的基础上,给与这些走在真正国际前沿的创新有更多信心,更多的支持中国原创。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医疗市场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
8、衰老的过程是由组成个体的基因、蛋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从机理上理解这些基因蛋白和环境如何作用来决定衰老的过程,我们就可以通过现在蓬勃发展的各种技术来干涉这个过程,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甚至是健康衰老的目的。
9、我们希望通过了解跟衰老有关的生物学的分子机理和干预的策略、手段,能够把和衰老所相关的过程,包括认知衰退、代谢衰退、生殖衰老、免疫衰退、肌体骨骼衰退了解清楚,达到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目的。
宁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
10、关于治疗病人,大家都在不断探索药物的用法。尤其我作为一个内科医生,更是每天都在用药。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推荐某一种药物,而是推荐一种方法,也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糖尿病的控制率从15%左右提高到45%左右,哪一个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没有的。而且这个效果是可以持续的。糖尿病和相当多的代谢性疾病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疾病,如果生活方式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其实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
杨悦
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
11、如何看待创新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对于投资的影响?从投资角度来看,实际上就是在预测所投资产品未来的获利预期,而不是实际获利。获利预期有一个模型:净现值模型。对于创新药来说,在没有上市之前净现值都是负的,并且越来越多。上市之后随着市场的获利,净现值会逐渐上升,直到有一天超过0的临界点,那一天也就宣告盈利了。但不是所有产品都会盈利。前期的临床试验阶段,以及后期的独占期,对于未来收回投资都有很大影响。
12、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寒冬”是一个短期的现象,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下一个可能会激发(生物医药)投资热潮的就是“市场独占期”和医保价格谈判政策的变化。
推荐阅读
壹
贰
叁
肆
伍